【中美解碼】貿易的「罪與罰」 緣何成中美談判大障礙?

經濟脈搏

發布時間: 2019/02/14 09:00

分享:

分享:

  • 中美元首同意貿易休戰,中國內部感吃虧
  • 中方被指入世後不守承諾,令美國增警戒心
  • 兩國不信任,關鍵貿易協議條款難談攏

中美貿易談判本周進入關鍵時刻。外界普遍認為,兩國就算在限期前達成階段性協議、避免貿易戰惡化;但累積經年的矛盾決不會在朝夕間消除、未來可能再度發酵,中美貿易將長期面對高度不確定性。這局面的出現,源於兩國互不信任。

中國與美國過去雖齟齬不斷,但始終維持鬥不破格局。惟自特朗普政府上台後,中美互不信任陡然升至極點,兩國當前劍拔弩張的貿易戰,正是這種不信任的表徵。儘管雙方都想化解貿易爭端,但互信薄弱令談判舉步維艱。

美國《紐約時報》最新曝光的例子,充份反映這種狀況。報道引述了解中國經濟政策決策的人士說,美國總統特朗普、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2月1日在布宜諾斯艾利斯達成「貿易休戰」共識,在中國政府內部並不受歡迎。

中美元首同意貿易休戰 中國內部不滿

原因是該協議基本上讓特朗普政府得以維持對中國商品徵收的關稅,而中國則放棄了許多報復性舉措--包括重新輸入美國大豆和油氣,暫停對美國汽車的額外關稅等。

大概是中方內部感到吃了美國的虧,因而不滿,這可能是此後貿易談判缺乏進展的原因之一。

但同樣,美方對中方也持守不信任。事實上,中國加入世貿時承諾開放市場,但17年過去了,中國的電訊業仍然牢牢地掌握在政府手中。直到最近,中國才表示將允許外國公司以控股身份,在中國開展自己的銀行業務。此外,經過近20年的法律鬥爭,中國仍在審查Visa和Mastercard進入中國支付處理市場的申請。

中美貿易談判本周進入關鍵時刻。

在這些背景下,儘管中方近期為平息中美貿易衝突,屢次保證會開放市場,增購美國商品抹平兩國貿易不平衡,但美方一直質疑中方會否兌現承諾;美國談判代表認為,中美之間任何協議都必須包含一種機制,確保中方兌現承諾。

正由於美國對中國欠信任,《紐約時報》引述消息人士說,美國談判代表在談判中,希望建立一種機制,如果中國對美國的出口繼續增長(即加大貿易失衡),就自動提高對中國商品的關稅。

中方被指入世後不守承諾 令美國警戒

此外,美國《1974年貿易法》訂明,美國政府要先證明其他國家的出口正在損害美國行業,之後總統才可以施加關稅。美方構想放寬這限制,令美方可更容易促使中國遵守承諾。

但當然,美方這些構想中的機制,在過去已被中國政府激烈反對。另有一些媒體此前指,中方不接受美方把這些機制加諸自己身上,是擔心美方日後會濫用機制,對中方進行無止境的苛索。

兩國不信任 關鍵貿易協議條款難談攏

觀察人士指,中美之間累積多時的不信任,投射於貿易問題,兩國對貿易不公平的理解有異,對保障貿易協議執行的「罰則」,亦有迥然不同的看法,這令兩國貿易談判難上添難。

一般相信,中美會在建立保障貿易協議落實的機制,持續膠着、難有實質進展;本月底前就算能達成貿易共識,也只會是階段性的,諸如只暫時不調升針對中國貨的關稅稅率,原有關稅未必撤銷,雙方核心矛盾會不能立即化解,兩國在一段時期的貿易關係,仍會有高度不確定性。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